top of page

Digital Art Fair 用行動推動環境保育



Digital Art Fair 注重環境保育,以藝術形式支持重建珊瑚生態系統



作為亞洲首個大型數字藝術博覽會,Digital Art Fair 了解在推動數字藝術發展的同時,科技發展對環境帶來的影響亦不能忽視。


過去一年,Digital Art Fair一直致力履行社會企業責任,在多方面投入與環境改善和社會進步領域相關的項目。例如,除了向香港城市大學屬下的般哥博物館提供捐助,Digital Art Fair 還將部分收益捐贈予慈善機構 Global Coralition作環境保育。Global Coralition的成立宗旨是結合藝術、科學、社區的力量,重建正受到破壞的珊瑚生態系統。Digital Art Fair希望通過捐款協助Global Coralition在海底建造大型藝術雕塑、水下珊瑚博物館,以藝術工程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保持海洋生態的平衡。



圖1. Global Coralition 於泰國的珊瑚生態藝術保育項目


Digital Art Fair 認為NFT交易將邁向碳中和目標,科技將為NFT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NFT 與數字藝術的發展是未來數字化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惟有關產品之交易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也引起不少關注。Digital Art Fair 認為若要實現可持續的數字化轉型,必須致力發展碳中和,防止過度開發及消耗地球資源。我們認為,數字技術與科技在短期內雖然會為地球造成一定壓力,但這只會是短期的情況;長遠而言,數字技術與科技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將扮演更重要角色。數字技術能夠與能源電力、工業、交通、建築等重點碳排放領域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能源與資源的使用效率,實現生產效率與碳效率的雙提升,成為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未來,Digital Art Fair將會繼續努力在業務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找最佳方案。


NFT的可持續未來


現時NFT耗能高源於NFT交易大都建基於以太坊(ETH)區塊鏈上,以太坊和比特幣等區塊鏈使用一種稱為Proof-of-Work (POW) 的運作機制,這是一個能夠有效地驗證數據完整性的系統,在這個區塊鏈上構建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能儲存藝術家身分、創作時間等紀錄,這些資料被儲存在分散的節點上,發揮去中心化的特點,能夠有效防止資料被竄改或删除,保護藝術品的獨特性和安全性。每個節點可被理解為礦工,此系統在認證每筆交易時,礦工需要不停以競爭方式解決密碼學問題。礦工驗證所使用的礦機需要消耗大量電力,而每一個NFT交易都會涉及多重加密驗證程序,因而產生大量碳排放。


為了減輕 NFT 交易對環境的影響,以太坊在最近也提出了ETH 2.0 ,為當前的以太坊生態系統提出了更環保的Proof-of-Stake升級,減低 NFT的碳排放。以太坊的目標是把整個以太坊區塊鏈的碳排放降低多達 99.98%和對生態的影響。


NFT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貢獻


長遠來看,數字藝術的發展、區塊鏈的運用,以至於計算機的大量使用都無可避免地消耗大量能源,因此我們應該加強發展可再生能源及數字化的應用。數字化能為經濟和社會活動產生賦能效應,藉此減少不必要活動,為產業活動進行優化和非物質化,從而有效減低對環境的破壞。


由於 NFT 主要使用當地電力,碳排放的程度取決於當地的發電構成,因此我們希望更多國家會投放更多資源進行能源改革,轉用太陽能、風力、水力等綠色電力。若該地區有意大力推動數字發展,亦將需要加強可再生能源的研發與應用。


NFT也可利用不同方式為可持續發展領域給予貢獻。最近,一家巴西氣候公司提出出售區塊鏈環境解決方案,包括向碳排放量高的企業出售碳信用額,這為綠色產業提供了一種新的運作方式。這家公司購買亞馬遜雨林土地,並將其細分為公頃,並變為NFT賣出。公司將替NFT購買者創建為期30年的的保護基金,將收益的 20% 用於支付保護雨林生態環境的成本,包括巡邏、衛星圖像和保障該地區的安全。


現時基於 NFT 的碳追踪行業亦逐漸發展成熟。NFT在區塊鏈上具有可溯源的特性,可用作追蹤碳排放額度的購買和消耗,對碳指標的身份進行標識及紀錄流向。如中國的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運用區塊鏈對關鍵信息進行標籤及動態追蹤。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可行方案利用NFT達致保護環境的原則。


總結


NFT、數字藝術與元宇宙的發展勢不可擋,市場參與者的一舉一動將決定數字市場的未來發展,同時市場將需要肩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Digital Art Fair 將牽頭對環境保護作出貢獻,希望喚醒市場參與者對環境保育的高度重視,為行業訂立領先和負責任的新標準。


bottom of page